DB6107∕T 57-2024 林下猪苓种植技术规程(汉中市)

ID

B0A11DECF802403FBC5B4CE500112732

文件大小(MB)

0.26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1/4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38,6107,汉中市地方标准,DB 6107/T 57-2024,林下猪苓种植技术规程,2024-09-19发布,2024-10-01实施,汉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6107/T 57-2024,I,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生产环境 1,5 生产准备 2,6 种植技术 3,7 采收 .4,8 档案管理 4,DB 6107/T 57-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留坝县农业农村局提出,本文件由汉中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留坝县农业农村局、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汉中市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汉中植物研究所)、陕西天美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留坝县农村经济发展与监督服务中心、留坝县秦正猪苓开发有限公司、留坝县中药材种植协会、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彦斌、陈荣信、张荣梓、祝红、高言、王长江、周海军、夏鹏国、刘景玲、梁宗锁、刘万里、刘婷、张宇、李群、周世斌、谷建华、殷书学、殷书超、张学敏、徐波、许宏亮,本文件由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解释,本文件属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留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电话:0916-2727582,地址:留坝县南环路125号,邮编:724100,DB 6107/T 57-2024,1,林下猪苓种植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林下猪苓种植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生产准备、种植技术、采收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汉中市区域内林下猪苓种植,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猪苓 Polyporus umbellatus Bl.,担子菌门伞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真菌,以干燥菌核入药,3.2 猪苓菌核 sclerotium of Polyporus umbellatus Bl.,在生长过程中由猪苓菌丝分化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猪苓菌核在自然条件下,根据生长年限的不同会出现白、灰、黑三种颜色,分别称为白苓、灰苓和黑苓,3.3 猪苓种 Polyporus umbellatus Bl.seedlings,具有活力、可用于无性繁殖的猪苓菌核,生产上一般使用灰苓或黑苓,俗称“种苓”或“苓种”,3.4 蜜环菌栽培种 spawn of Armillaria spp.,担子菌门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属真菌的三级菌种,3.5 菌棒 fungi sticks,浸染蜜环菌,带有蜜环菌菌索的树棒,4 生产环境,DB 6107/T 57-2024,2,4.1 地形地貌,选择海拔700 m~1500 m,坡度不大于25°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或竹林,以桦树、槭树、栎树、杨树、椴树等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的次生林为佳,4.2 土壤,栽培土壤应土层深厚、疏松透气、腐殖质含量丰富,以pH5.0~6.7微酸性砂壤土、壤土为宜,忌粘土、纯沙砾。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要求,4.3 空气,应符合GB 3095中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4.4 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旱地作物)的要求,5 生产准备,5.1 猪苓种,猪苓菌核应新鲜、健壮饱满、质地均匀有弹性、分支少、断面呈白色或淡黄色,且无杂菌污染、无霉变,大块猪苓种一般从离层1)处或细腰处掰开即可,忌刀切,单个重20 g~100 g为宜,5.2 蜜环菌栽培种,表面呈白色或黄白色、色泽鲜亮,菌索分支多、有弹性,长满基质,无干缩、无杂菌。种源可靠,应从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购买,5.3 菌材,5.3.1 来源,宜选用壳斗科、桦木科等不含芳香油脂的落叶阔叶树种,如青冈、栓皮栎、板栗、桦树等,宜在树木休眠期砍伐为佳,5.3.2 树棒,直径8 cm~12 cm,长度30 cm~60 cm。晾至截面出现细小裂纹,忌曝晒,均匀砍3排~4排鱼鳞口,深达木质部,5.3.3 树枝,直径1 cm~4 cm,长度5 cm~15 cm,可随砍随用,5.3.4 树叶,干净、无霉变的潮湿落叶,5.4 菌棒,1) 新苓与老之间有黑皮相隔, 新苓与老之间有黑皮相隔, 称之为分离层,DB 6107/T 57-2024,3,可选择穴培法或堆培法培育菌棒。穴(堆)底层铺一层树叶,整齐摆放一层树棒,棒间距不超过3 cm,棒间回填半沟土,紧靠树棒摆放蜜环菌栽培种,然后用土填实空隙并完全覆盖树棒。按上述方法培育2层~3层,顶层覆土8 cm~10 cm后盖一层落叶或杂草。一般每1kg蜜环菌栽培种可培养菌棒10节~15节。培养时间不少于90 d,培育至树棒表面布满蜜环菌菌索,6 种植技术,6.1 选地,700 m~1000 m海拔选择偏阴的地块;1000 m~1200 m海拔应选择半阴半阳地块;1200 m~1500 m海拔宜选用向阳地块。地块宜交通便利,避开……

……